端午节安康展晖共赏,欢庆时光不负韶华


发布时间:

2025-07-08

        当艾草的清香飘进窗棂,当粽叶的气息漫过走廊,我们又一次在这个承载着千年温情的节日里相聚。今天,想借端午的三个意象——“与粽不同”“粽星捧月”“粽横四海”,和大家聊聊我们共同走过的路,也说说心里的那份牵挂与期盼。

 

 一、与粽不同:在寻常里酿出独有的滋味

 

        端午包粽,有人爱蜜枣的甜,有人喜咸肉的香,正是这份“不同”,让节日有了烟火气的层次。我们的日常,也像这枚“与粽不同”的粽子,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,藏着对细节的较真,对用心的坚守。

 记得去年端午,行政组为大家准备粽子时,特意统计了每个人的口味偏好:给糖尿病同事准备了低糖粽,为素食伙伴备了豆沙馅,连粽叶的软硬都挑了好几批。有人笑着说“太较真了”,但我知道,这份“较真”里藏着我们的态度——就像包粽人不会用不新鲜的糯米,我们对待身边的人,也从不愿敷衍。工作中也是如此。有人擅长在复杂问题里找到关键,有人习惯把琐碎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,有人总在团队陷入僵局时冒出金点子。正是这些“不同”的特质,像不同的馅料,让我们这个集体有了丰富的滋味。就像甜粽与咸粽没有好坏,每份独特的价值,都值得被珍视。

 

 

二、粽星拱月:让每个身影都被温柔托举

 

        那天包粽子,刚开始大家手忙脚乱的:有人折不好粽叶,米总从缝里漏出来;有人捆棉绳总系不紧,包着包着就散了架。旁边会包的大姐干脆停下手里的活,挨个教大家折叶的角度;年轻人手巧,学会了就帮年纪大的阿姨捆绳;连刚开始只是看热闹的年轻人,都学着递递粽叶、数数糯米。最后满满一大盆粽子摆出来,有圆的有扁的,有紧的有松的,但每个都透着股热闹劲儿。有人笑着说“这可不算我一个人的本事”,这话听着心里特别暖——就像手里的粽子,单靠一片粽叶哪能成个型?得一层一层紧紧裹着,米和叶贴得实实的,才能煮出那股香糯劲儿。一起动手的时光里,你帮我扶着粽叶,我替你拉紧棉绳,这点滴的搭衬,比粽子本身更让人记挂

 我们常说“这里像个家”,这份“家”的感觉,藏在很多小事里:有人感冒了,抽屉里会悄悄多一包药;新人入职,总会有人主动带他熟悉环境;甚至连茶水间的咖啡没了,总会有人默默续上。这些细碎的温暖,像系粽子的棉绳,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,让每个身在其中的人,都能感受到被托举的力量。

 

 

 

三、粽横四海:让牵挂越过山海,抵达心间

 

        端午的龙舟要驶向远方,端午的思念也能跨越山海。我们的“粽横四海”,无关疆域的辽阔,而是让每份牵挂都能抵达想去的地方,让温暖不受距离阻隔。老家包粽的手法总在梦里清晰:左手托着粽叶弯成漏斗,右手舀糯米时总念叨“压实些才香”。如今在异乡的车间,案头摆着她寄来的粽叶,裹着对家的惦念,也裹着向前的闯劲。视频里举着刚包的歪扭粽子,听她笑“比家里的松”,转身却把样品寄往更远的市场。原来“粽横四海”的勇气,一半是对家的牵挂,一半是想让这份牵挂,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,结出沉甸甸的果。

 

         此刻,看着大家手里的粽子,闻着空气中的艾草香,突然觉得:所谓节日,不过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,去认真对待身边的人,去回味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温暖。未来的日子,愿我们继续带着“与粽不同”的真诚,珍惜“粽星捧月”的缘分,守护“粽横四海”的牵挂,让每个平凡的日子,都像这端午的粽子,裹着甜蜜,系着温暖,扎实而饱满。

         最后,祝大家端午安康,阖家幸福!

关键词: